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科学时报】师昌绪:个人荣辱系于国之盛衰
 
2009-06-22 | 文章来源:        【 】【打印】【关闭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第一要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易蓉蓉/摄)

  “我想现在的爱国主义和过去的不一样,时代背景变了,但爱国主义的内涵永远不会改变,个人的荣辱系于国之盛衰。”6月10日上午,两院院士师昌绪就爱国主义主题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专访。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办公楼宽敞的办公室里,师老身穿朴素的夹克衫,正在翻阅今年两院院士增选的资料。如果不出去开会,来办公室仍是这位89岁老人的日常功课。

  而这天早上,记者已是他接待的第四批客人。乐于助人的特质在这位老人身上几十年如一日。

  争取回国就如同一场战争

  话题从头一天师老考察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

  师老说,新奥能源基地从领导到学科带头人都有多年的海外工作经验和学术成就。他说自己在座谈会上直言不讳:“你们回来一者是因为爱国,二者也因为中国现在发展很快,需要人才。你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科研设施,办好这个研究院,而不仅仅是依靠几个精英,否则不用回国。我们那时候回国是完全出于爱国主义。”

  说起师老的回国,就像他自己形容的——“如同一场战争”。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麦卡锡主义猖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9月美国禁止学习理工及医学的中国留学生离开。中国留学生“有家不能归”,精神备受折磨。1952年,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师昌绪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相变与高强度钢的研究。

  为争取美国开放禁令,允许中国留学生回国,师昌绪带头多方联络,勇敢地向美国人士宣传解说,集体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撤掉禁令,同时印刷200多封信投递给美国报界、议员和民众团体。

  时隔半个世纪的风雨,回忆起那些战斗岁月,师昌绪说:“我这个人比较胆大,对生死看得比较淡泊。”只是对那个不知所终的油印机,他颇有些遗憾——回国时油印机被拆成零件装箱带回,在沈阳金属所发挥了余热。可惜的是,这件本应保留在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后来去向不明。

  这些活动引起了美国新闻界的关注。后来经过各种努力,在美中国留学生终于得到美方的释放令。导师柯恩教授问他:“如果因为职务低、挣钱少的话,我可以帮忙。”师昌绪谢绝说:“都不是。在美国我无关紧要,但我的祖国需要我!我是中国人,中国需要我!”

  1955年6月,师昌绪终于登上了开往香港的客轮,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征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曾撰文评述说:“如果说这7年不平凡的学术锻炼、在美国科学技术最高学府的科研成果是师昌绪在中外技术史上铮佼初露,则他当年和美国政府对共产主义的惶恐、对中华民族的欺凌的斗争,更表现了师昌绪的铮铮铁骨。”

  20世纪60年代初,为提高发动机性能,师昌绪承担了搞空心涡轮叶片的任务。在缺乏资料、设备简陋,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师昌绪领导了我国第一代空心涡轮叶片的成功研制,采用科研、设计、生产相结合的形式,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只比美国晚了5年,当时英国和苏联都还没有。因为工艺难度大,又有自主产权,大面积推广到工厂和使用部门,已生产了40万片,至今仍在我国先进机种上使用。

  “当时搞空心叶片,光金属所就有上百人工作,还有航空发动机设计所、606所、410厂很多外单位的同志。这么大的一个集体,我当组长,团结到一起,非常需要耐心和平等待人的心态。如果总是争名夺利,争论谁的作用大、谁的作用小,那工作很难开展得好。”师老说,回忆起来,似乎当时发生争执的几率不多,“主要是靠心正,更不为自己争取什么,在群众中有威信。”

  我们这代人爱国情结根深蒂固

  “我们这代人为什么爱国情结根深蒂固,因为中国受国外欺辱太深。使中国强盛、强大,是根本的思想。”师老说。

  1920年,师昌绪出生在河北省徐水县。父亲师克和是清末秀才,以教书为业,“给我们灌输的是儒家的仁爱忠恕,反对异国侵略”。“河北是个军阀拉锯的地方,治安很坏,我印象中,小时候就经常东奔西跑躲散兵游勇的骚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河北又受日本人控制,日子很不太平。”

  1934年,师昌绪考入有着优秀爱国传统的省立保定第二师范(梁斌《红旗谱》中描写的学校)。保定师范提出“三杆主义”,“笔杆、枪杆和锄杆”——早上操练大刀准备杀敌,一周三次去种地,“上千亩地都是学校的,就是地雷战发生的地方”。“现在让我去给果树剪枝,我知道哪根枝明年会挂果,哪根枝应该剪掉。”师昌绪说,那时候学农,培养了自己对劳动的热情。至今他仍然很勤奋,除正常工作外,还买菜做饭洗衣服,“早饭我来做,煮牛奶、烤个红薯,或者出去买油条”。师老笑着说,自己算得上是个好丈夫,休息日就陪腿脚不好的老伴出去遛弯儿。

  “保定师范有着不少进步势力。”师昌绪说,在那里的几年,对自己后来的人生抉择影响很大——读大学选择矿冶系、出国留学深造、学成回国效力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师昌绪身体力行,一再印证着自己的座右铭。

  爱国主义教育绝不能停留在表面

  在谈到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时,师老拿出他那对美国“维护备至”的美籍小孙子说事。

  前年,“我们在密云水库度假村开资深院士联谊会,大厅陈列着万国旗。我那小孙子见着美国国旗就捂胸低头行礼”。那时,他的小孙子才七八岁,刚上小学不久。

  “有一次,我老伴说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你们美国才有几百年历史,孩子大哭特哭,哭得从未有过的伤心。在他面前,我们不能说美国坏,他简直维护得不得了,不是从表面的,而是从心底由衷的爱!”师昌绪说。

  “领他去看卢沟桥抗日纪念馆,里面陈列着很多抗日战争时期的雕塑。说日本鬼子,他没有反应;一说到美国鬼子,他就不太同意,抗议我们用‘鬼子’”。但在参观陈纳德将军带领飞虎队帮助中国抗日时,孩子非常引以为骄傲。

  时隔一年多,“领他去鸭绿江丹东旅游,在参观连接着中朝两国的鸭绿江大桥时,有人介绍说,这座桥1950年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国飞机炸毁,孩子却搬出陈纳德将军的事迹反驳说,美国人还帮着中国打赢日本呢”。

  “美国的爱国主义是自然形成的,不停留在表面。”师老说,培养爱国主义必须从小孩子开始,爱国是一种永不衰减的动力!

  “我觉得我现在的所有动力,就是来源于小时候的爱国。我对这一点的体会最深,我刚去美国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非常明显,公共汽车后面一排写着‘有色人种座位’。人家看不起你,认为你们中国人不是洗衣裳的就是开饭馆的。现在就不同了,主要是中国强大了。所以热爱祖国、建设好祖国至关重要”。

  究其原因,恐怕现在的人历史读得太少,“嘴上说五千年历史不行,太抽象了”。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高考指挥棒,而高考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指定范围。孩子一切都为了考学,历史地理念得太少,对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屈辱的近代史都还不太了解。“你要他爱国,非常空洞”。

  “我小时候最感兴趣的就是历史地理,中学还念历史地理。”师老说,现在的小孩子应详细了解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了解整个地球的演变历史。熟读中国史、世界史,熟读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人物简介

  师昌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等,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

  1955~1985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级奖10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

文档附件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运维邮箱: office@imr.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