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中国科学报】打破“小作坊”模式 提高材料期刊效率
 
2016-03-14 |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 】【打印】【关闭

  ■本报记者 沈春蕾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的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1956年,金属所创办了《金属学报》,这是中国材料和冶金领域的第一刊。随着材料冶金学科的不断发展,金属所又先后创办了《材料科学技术》(简称JMST,1985年)、《材料研究学报》(1987年)、《金属学报》(英文版,简称AMSE,1988年)、《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89年)。2000年,《中国腐蚀防护学报》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转到金属所以及2010年起材料期刊网的创建,遂形成了金属所目前的2英4中、6刊1网的整体布局。

  成立联合编辑部

  金属学报信息部主任黄春晓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最初,6个期刊编辑部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战,大家几乎没有什么分工,以“小作坊”的模式维系着编辑部和期刊的生存。如何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更好地谋生存和求发展,是摆在金属所各期刊编辑部面前的首要问题。

  于是,金属所领导决定同时主办/承办6本科技期刊,这样数量比较集中,人力资源可实现配置,从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把编辑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基于这种考虑,金属所在2007年建立联合编辑部,也就是后来的材料期刊社,按照规模化出版模式优化配置,统筹安排,高度融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金属所联合编辑部提出了“三个统一”的工作原则:即统一人力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建立出版技术公共平台。

  目前,联合编辑部构建了两个平台:编辑平台和出版平台。从实践效果来看,成立联合编辑部之后,编辑工作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编辑组约稿件工作从无到有,逐渐成为编辑部重要工作之一,组约稿件的数量逐年增加;编辑部负责人每年都能投入一定的时间走进科研机构组织讲座以及其他形式的宣传。

  2007年以来,联合编辑部共引进5名编辑,其中4人具备材料学科背景,1人是IT工程师(主要基于数字化发展需要考虑)。目前联合编辑部责任编辑13人,出版部技术编辑7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9人。

  罗东是联合编辑部一名“老人”。他告诉记者:“我1998年来金属所应聘的就是期刊编辑岗位,还会一直干下去。”

  共享优质稿源

  金属所的6本期刊由于历史起点不同、语种区别、学科定位不同等,期刊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黄春晓表示,“我们通过期刊之间的优质稿源共享,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某些期刊稿源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不足。”

  她以两本英文期刊举例:JMST是国内材料冶金领域创刊最早的英文版科技期刊,1995年就被SCI收录,SCI影响因子相对较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另外一本英文刊AMSE,创刊时是作为金属学报的翻译版和副刊,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一本独立的期刊。由于历史的原因,AMSE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弱,稿源匮乏,举步维艰。

  2009年,AMSE被SCI收录,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每年100多篇的来稿量以及60篇左右的载文量使期刊的发展成为无源之水。“当时的JMST每年要退掉大量来稿,退稿率接近90%。”黄春晓说,“于是,联合编辑部果断决策,一方面要求AMSE积极组约高水平论文;另一方面将JMST已录用的论文,经作者同意之后,转发到AMSE上,同时在JMST的退稿信中,建议部分作者将论文转投给AMSE。”

  联合编辑部通过这种稿源的共享,不但解决了AMSE的稿源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AMSE的宣传和推广作用。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AMSE目前的年来稿量已达到1000篇左右,年载文量达到200篇左右。

  打造材料期刊网平台

  原来独立的编辑部通常是由每个编辑包期出版,制作完成一期,再去处理下一期。联合编辑部优化了编辑流程,将某一个或多个学科方向或者栏目的稿件划归各编辑,实行稿件的编辑负责制。

  编辑从稿件初审开始,对稿件进行跟踪处理,直到完成校对,形成出版清样,后期的印刷和发行由出版部负责完成。这样的流程,使编辑对稿件非常熟悉,大大提高了稿件的处理质量和效率。

  此外,联合编辑部把约稿工作作为编辑工作的重点之一。编辑腾出一部分精力,用于分析学科热点,选择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有针对性地组约稿件和组织热点专刊。联合编辑部通过引证数据分析发现,特约稿件以及热点专刊的下载和引用情况要远远优于自由来稿。

  2010年出版部为了提高中文期刊出版效率,由原来L-TEX转换成飞翔自动排版软件,4本中文期刊排版软件得到全部转换,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相当于减少了两个排版人员的工时。

  “我们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中文期刊编排生产一体化,建立了从投稿到出版整体数字化系统。多家单位来取经观摩。”黄春晓说。

  在此基础上,联合编辑部创建了“材料期刊网”,实现了期刊的集成出版、信息整合、资源共享,提升了服务科研和学术传播能力。“数字化平台有效弥补了传统出版模式下期刊发行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弱的缺陷和不足。” 黄春晓说。

  目前为止,材料期刊网已经吸引了20多家国内知名期刊加盟,形成了中国材料冶金期刊领域的门户,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学者访问和下载。

 
 
文档附件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运维邮箱: office@imr.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