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所内外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策划开展“金属之光” 学术沙龙系列报告会,该系列报告会旨在打造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自由探讨、交流思想和分享成果的空间,充分发挥青年科研人员的前瞻引领性、主体性和开放性,激发创新思维的碰撞,打破学科壁垒,催生新的研究方向和合作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会每期选定一个主题,一般邀请1~2位所外专家,以及同领域1~2位所内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做学术报告。第二期主题: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时间:2025年9月23日(周二)上午9:00
地点:李薰楼468会议室
报告一:极性拓扑结构的功能性质探索(李千, 9:00-10:00)
报告二:低维铁电与界面磁电耦合研究(王瀚,10:00-11:00)
报告题目1:极性拓扑结构的功能性质探索
报告摘要:
近年来,极性涡旋、斯格明子、半子、电偶极子波等极性拓扑结构的发现为铁电材料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方向。极性拓扑结构具有非平凡拓扑性质的极化矢量组态和纳米级单元尺寸,并由此可产生天然材料中较为罕见的亚太赫兹频段电磁谐振机制,有望应用于新型太赫兹光电子器件中。PbTiO3/SrTiO3超晶格因具有可大范围调谐的晶格应变、铁电层/介电层边界条件等结构特征,成为极性拓扑结构的重要研究平台。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太赫兹超快光谱、光学二次谐波等表征方法,对PbTiO3/SrTiO3超晶格中极性拓扑结构的功能性质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斯格明子、电偶极子波的太赫兹集体动力学、非线性光学响应、毫米波介电调谐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李千,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U40计划、国家级青年引才计划以及北京市基金委杰青。本科、硕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4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曾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铁电薄膜材料、集成光子器件、非线性光学与超快动力学表征。目前已在 Nature、Nat. Phys.、Nat. Commun.、Light、Adv. Mat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2项)。主持国自然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面上项目以及中核等企业横向研发课题。获得2025年中国电介质物理优秀青年奖(A类)等荣誉奖励。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微纳技术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材料分析表征分会副秘书长,以及Journal of Materiomics、功能材料等期刊(青年)编委。
报告题目2:低维铁电与界面磁电耦合研究
报告摘要:
低维铁电材料可在纳米/原子尺度厚度下保持稳定的自发铁电极化,突破了传统尺寸限制。这使得其在高密度存储器(如铁电隧穿结)和神经形态器件中具有应用潜力。然而,关键挑战依然存在:(i) 确定临界厚度极限和稳定机制,(ii) 揭示受限体系中的铁电极化翻转动力学,以及 (iii) 调控界面磁电耦合效应。解决这些问题将推动下一代智能电子器件和高效能计算的发展。我们在二维极限下观察到稳定的铁电极化和隧穿电阻的直接观测结果。进一步,我们报道异质结薄膜中铁电性的自极化特性及邻近效应的调控。
报告人简介:

王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围绕低维磁性/铁(介)电异质结材料的电/磁性能调控方面所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低维磁性材料、多铁异质结电子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研究。目前在Nature、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7篇,总计引用3000余次。受邀合作撰写英文专著两章,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入选国家级青年引才计划、兴辽英才“青年拔尖”、沈阳市“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现任JMST、Nano Letters、Nano-Micro Letters等期刊青年编委。